星期二, 八月 29, 2006

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背后的移民政策和生产性上升

日本经济于2002年起缓缓回复以来,如今已经迎来了第五个年头。在经历了“失去的10年”之后,日本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一课题在日本经济学界引起了不少的关注!
然而日本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既是其少子高龄化的日益深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似乎有以下几点:
一,从人口学来看只有提高生育率和引进外国移民了。但如今日本的生育率只维持在1.29%的低水平上,并且这一状况没有丝毫改观的迹象。因此理论上来讲只有寄希望于移民身上了。然而日本由于担心引进太多移民会引发犯罪增加等负面效果,于是前些日子制定了“移民人数不得超过日本国民人数的3%”这一保守的移民政策。看来增加劳动人口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二,从社会保障来看只有降低对老龄人口的退休金支付了。这似乎是日本减少政府支出的绝好途径。然而社会调查显示,“认为只用退休金就可支付全部生活费的老年人口只占了20%”。看来要是采取这一途径则有不近人情之嫌。
三,从企业生产角度来看只有提到生产性了。这也成为了近几年日本经济缓慢复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本上市企业中,80年代实施“down-sizing”的企业比率为10%,而到了90年代后半期,这一比率达到了30%。所谓“down-sizing”,指企业的雇佣或资产减少10%以上的举措。若比较实施“down-sizing”前后的企业生产性的话,劳动生产性与TFP(全要素生产性)在实施这一举措的时点都比较低。但实施2年以后,与未实施这一举措的企业的生产性相比,该企业的生产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赤字企业的生产性的上升效果要比黑字企业的明显。这被认为是生产性上升所带来的“know-how”的蓄积,以及在实施了“down-sizing”之后未增加雇佣的结果。然而,从微观经济学来讲企业似乎采取了合理的举动。但这一举动却需要全体劳动者来买单,毕竟在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劳动力的减少只能增强每个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可以说日本经济的缓慢回复是靠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实现的。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被退职后的劳动者并未向生产性更高的企业或产业移动,这就使劳动力市场存在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问题。实际上,自90年代后半期起,由于劳动者并未从低生产性部门向高生产性部门移动,使得劳动生产性的上升率停留在了一个很低的水准。并且近年来日本非正规劳动者的比率逐渐增加,这些非正规劳动者并不能带来企业生产性的提高。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如若继续采取“down-sizing”的政策,从宏观角度来看并不能继续提高生产性。如何克服劳动市场的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已成为了日本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