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本也在将经济结构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进行转型。提到知识经济,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尊重知识创造者权益这一基本前提。经济学博士,东京经济大学副教授——周牧之先生指出,威胁知识创造者权益的可能性有几种:一是过分的强调了企业的权益,而忽视个人的权益。二是社会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从而严重损害知识创造者的权益。后者在中国是现今阻碍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然而在日本,企业与个人的关系现在也正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障碍。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日本企业讲究从业人员的忠诚度,因此在日本只要进入公司成为了正式员工,那么个人与企业的命运就息息相关了。员工就好似企业的一块砖,一颗棋子,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而员工丝毫没有自主性,更不要考虑通过跳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因为没有公司愿意接受一个对企业不忠的人。在这样的企业,研究人员所创在的价值往往并没有被他们自己所拥有,而是被企业侵吞。更为遗憾的是企业有时对研究成果缺乏正确的评价能力。
案例一:
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是日本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他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在公司内部只获得了1.1万日元的奖励,成果也一直没有产品化。直到欧美企业将他的成果产品化并获得了市场上的成功之后,岛津制作所才进行了成果产品化。田中耕一的获奖大大提高了岛津制作所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但岛津制作所却一直困惑于如何安排田中的待遇。更为有趣的是,当田中去瑞士领奖时,田中在瑞士的宾馆里住的是普通房,而一同前往的社长却堂而皇之的住在套房里。这种现象使西方媒体为之震惊。
案例二:
2004年1月30日,东京裁判所下达了针对“青色LED诉讼”的判决,令日亚化学工业作为对发明成果的报酬,向青色LED发明者中村修二支付200亿日元。这一金额是当年中村从日亚化学工业获取发明奖励2万日元的100万倍。
青色LED是能发出青色光的半导体素子,曾被认为是在20世纪内不可能开发出来的技术难题。1993年,当时日亚化学工业社员的中村以独自的方法和自制设备成功的开发了青色LED并使其商品化。过去生产荧光材料的无名地方中小企业日亚化学工业由此业绩大涨,产值从1994年的200亿日元上升到2002年的1160亿日元,现在该企业产值的80%是LED的关联产品。
中村修二1999年从日亚化学工业退职。当时美国的企业与大学为了争夺中村,提出可以接受他“关于待遇的一切要求”,然而在日本却没有一家企业或大学向中村伸出橄榄枝。
2000年中村赴加里弗尼亚大学任职。2001年中村就发明的报酬与专利的归属起诉了日亚化学工业,要求该企业支付20亿日元(后来提高到200亿日元)的发明报酬。
东京地方裁判所这次判决认为该发明在有效期内(20年)可以产生1兆日元的产值,对于这一世纪大发明产生的利益,发明者的份额为604亿日元,判决日亚化学工业全额支付中村所要求的200亿日元的发明报酬。
由此可见,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日本还未摆脱以往的工业经济模式,即天才们的创造发明往往被企业所侵吞,创造的利润也会被资本所攫取。长此以往,个人的创造欲望就会受到压制。这也就成为了日本知识经济发展的障碍!
日本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沦陷”,还是选择与时俱进进行变革?看来日本还有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要走…………
星期四, 八月 24, 2006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